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龙勇诚。我这一生都在做的一件事就是研究金丝猴,这件事已经做了几十年。我来到云南的时候只有二十多岁,现在已经快奔七了。
但其实我一开始想学习的并不是动物学,而是物理学。这完全是我高考报考时的一个失误,我当时没想到研究动物竟然是一门科学,所以一看到“动物学”,就以为它是“运动物理学”的简称。
所以最初我在中山大学学动物学的时候是比较无奈的,后来钱三强院士在给我们讲座的时候特别提到:不要以为物理学好学,要想突破它是不容易的;生物学方面反而还有很多可以突破的地方,我们这些学生物的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这使我在心里有所安慰。
我第一次来到云南是在1985年,那时我大学毕业才三年。刚到云南时,我其实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后来在昆明动物所看到了滇金丝猴后,我就在想:这种动物如此稀奇,在全世界的动物园都没有,我应该去研究它。所以最初我研究金丝猴是因为好奇,最后跟它结上了一生的缘分。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白马雪山,那年我在山里面住了159天,所以要带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当时坐的还是动物所那辆老的车子——一辆解放牌的90马力的客车。如果仔细看这张照片,还能看到车上印着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字样。
我到了白马雪山以后,就觉得这个保护区特别需要我。因为这里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没有上过大学的。只有一个读了中专的人在当所长,其他的都是中学生,以初中生为主。我选了我旁边的这两位作为助手,他们初中毕业以后来到白马雪山,跟我一起工作了差不多十年,从十七八岁干到了二十七八岁。
到1994年,我们找完了全中国的滇金丝猴,一共找到了20个滇金丝猴猴群。那一年我的文章也发表在《灵长类学报》(Primates)上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第一次把每一个猴群的数量和位置全部标了出来。
在山里面再工作了十多年以后,我跟当地的护猴队员走得更近了。当时为了寻找滇金丝猴,我们经常在雪地和山里面跑。在这个山里,特别是冬天下雪的时候是比较危险的。有时候你看着前方是一块平地,结果一脚踏下去,可能就看不见头了。
现在山上的雪是越来越小了。但以前雪下得大的时候,人们是可以拉着公路旁边电线杆上的电线走的,也就是说雪能有好几米深。所以那时候要在雪山上走,往往要趁着早上的时间,不能在下午去。因为到了下午,地面结得很硬的雪都已经松了,容易陷下去。要还想在雪地里走,就得拉着电话线了。
这是2018年的照片,那时候其实我已经退休两三年了。但是我还是离不开这里,所以有时候还会跟护猴队员一起到山里面去找猴子。这年二三月,我带了五位队员在山里面找猴子,那时也正是滇金丝猴生小猴的主要季节,天是比较冷的,山上的树还没有真正发芽。但是母猴既要喂奶,吃的东西又不多,所以它非常困难。
无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动物而言,母亲都是非常伟大的,为了孩子的前途,受多少苦都没关系。滇金丝猴也是如此,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成长存活的机会,它甘愿在二三月这个时间生孩子。这样的话,再过一个多月,等小猴的牙齿长出来的时候,树发芽了,嫩叶也长出来了,那么它就可以一边吃奶,一边吃树叶。到了秋季,食物更多了,小猴的牙齿也长得非常坚固了,它能够吃很多的东西,最后身体也会长得非常强壮。这样对于它而言,越冬就没有问题了。
要是滇金丝猴是在六七月份才出生的话,往往会非常危险。因为到冬天来的时候,小猴的身体还非常弱,一个冬天下来,它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今年(2021年)在滇金丝猴的观赏群里面有一只猴子叫“九来”,它的孩子是8月份出生的,名叫”晚来“,表示从未见过有小猴出生如此之晚。所以我现在就非常担心这个孩子能不能越过这个冬天。到开春时候,我一定要去看看“九来”的孩子,如果它能活下来就是最好的了。
这是我1992年在山里面拍的一张照片,白马雪山就在后面。
这是我们拍到的第一张滇金丝猴照片。我主要是想通过这张照片告诉大家,滇金丝猴非常美。这张照片可能不太能看清,我当时是用六十倍的单筒望远镜看的,所以看得非常清楚。
我看滇金丝猴真的是百看不厌。这是最近拍下的一只母猴和它的孩子,小猴往往会故意站得显得比妈妈还高,因为小的时候它们都希望能尽快长大。我特别喜欢滇金丝猴的眼神,我想这应是世间最美、最善、最真的眼神,而且每一只猴子都是如此。大家到山里面去看这些猴子的时候,我希望要特别关注它们的眼神。
小猴子当然都是很萌的,因为它跟人类的孩子一样,处于天真无邪的状态。
滇金丝猴最有意思的是它的娱乐活动,它会把石头、木块当做球来玩。这是因为它自己不会做球,所以只能把石头和木块作为玩具。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身姿非常优美,特别是最右边那只猴子“空中救球”的动作真的是非常让人吃惊,这不是训练出来的。
对于滇金丝猴而言,哪怕是现在的观赏猴群都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训练是不被允许的,每一个去看过猴子的人都会知道。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滇金丝猴的长相其实跟大熊猫很像,也穿着黑白两色的服装。我认为,这种服装是在冰河时期流行的:冰是白的,而石头看上去是黑的,所以滇金丝猴的服装也就长成了黑白两个颜色。这也是世界上最简单、最纯洁的颜色。
此外,滇金丝猴跟熊猫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滇金丝猴长着一副像人的脸,而熊猫是一个熊脸。在我心中,滇金丝猴是最完美的动物,甚至比熊猫更加完美。我希望将来有这么一天,它的美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下面这张照片想表达的是,滇金丝猴的口腔跟人类非常相似。
如果要找一个动物模型来做牙齿研究和训练的话,我觉得滇金丝猴最合适。因为它的牙齿的排列形态以及颗数跟人类是一样的。换牙也与人类相似,只不过它换得会快一点儿。
在生下来后的一个月左右,滇金丝猴的乳齿就长满了,一共有20颗。至于滇金丝猴的乳齿到什么时候才换成恒齿,由于现在的野外观察还没有那么仔细,所以我们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答案,还无法确定它在什么时候掉了哪一颗牙齿。但是在未来,我们一定会搞清楚这件事的。
虽然研究发现,从基因上来讲,人跟黑猩猩是最像的。但是我自己看的话,会觉得我跟滇金丝猴才是最像的。
我把自己的照片跟现在世界上的公认的四种最像人的动物作了一个对比。在右图中,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是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红毛猩猩。但是在我心中,它们跟我的长相很不一样。
我觉得和我比较像的是金丝猴,而且是云南的滇金丝猴。我觉得滇金丝猴比其他的人类近亲都漂亮得多。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们不信的话,不妨把图片拿出来一比。
而且滇金丝猴是有笑肌的,但到我真正拍到左边这张微笑的照片,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我只拍到了微笑,而在2019年,白马雪山保护区的同志拍到了右边这张滇金丝猴哈哈大笑的照片。
在1985年到1994年这10年当中,我把所有的滇金丝猴一群一群地从山里面找了出来,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成果。
因为这是第一次对每一群猴子的数量做了估计,还把每一个猴群的活动范围与中心集散点的坐标位置都给标了出来。它们分布在6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当中,在两条江即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
这就是说,要保护这些雪山精灵的话,主要就是保护这一溜山。我把这一溜山叫做“雪山精灵”的方舟,从南到北大概是400公里长,与金沙江和澜沧江的高差达到了4000米。所以这个地方的生态弹性是最高的,也就是说当世界上发生大灾难的时候,这个地方的生命最有机会活下来,是生命最后的避难地。
从近处看这片森林的话,我们更加能感觉到它的价值之高。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滇金丝猴所栖居的这些地方应该叫做钻石之山,它的价值更高。
这两张照片是我在同一个时段拍的。2010年,西南五省发生了大旱灾,云南也不例外,当时水库都见底了。但是在有金丝猴和长臂猿这洋有猿有猴的地方,水库跟平常没有任何区别。
因为我还代表了中国灵长类学会,所以我也要为灵长类发点声音:在中国,金丝猴和其他的灵长类动物都特别重要。
我对中国的人口分布与灵长类分布做了一个标注,发现人类愿意住的地方也就是灵长类动物愿意住的地方。
这些灵长类动物跟它们所栖息的原始森林正是中国最大的财富。我们保护滇金丝猴和所有的灵长类动物的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
我希望将来中国的猴粉丝、猿粉丝能越来越多,我更希望滇金丝猴的粉丝将来也能跟大熊猫的一样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