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闵庆文,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非常高兴来到这里。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话题,一个我们司空见惯,但多数人又不太重视、不太注意的话题——农业文化遗产。
我出生于江苏北部的一个小乡村,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年。其实我没有真正地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但是,我对当时的农业生产还是有所了解的。2018年,当我到了伊朗,考察他们的一个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时候,我给他们展示了作为一个中国农民的儿子,时隔40多年以后所依然具有的中国农民的风采。我试了一把,还能找到以前的那种感觉。
1979年我读了大学,很多人会说,你从农业气象专业到农业生态专业又到农业文化遗产专业,你肯定是特别喜欢农业,和农业有感情。我说真的不是的,其实我当时最大的愿望是离开农村,不再搞农业。但是我的高考分数不高,只比江苏省的高考重点线高了1.5分,如果我不选择这个专业,可能就读不了那所大学。所以我到了南京气象学院,现在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了农业气象专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我后来和农业、农村越走越近。
在研究生阶段,我在我的硕士导师——农业气象学家冯秀藻教授的指导之下,做了关于草原气候的研究。
后来我又考到了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也就是现在的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师从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李文华院士来做农业生态的研究。后来又在他的引导之下,走向了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之路。
我真的很笨,用了4年时间读了大学,用了7年时间拿到了硕士学位,又用了9年的时间拿到了博士学位,花了比一般人多了一倍的时间才走完这段路。但是,这件事也有幸运的一面,那就是在这样的一个长期过程中,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工作,我其实一直在和农业农村打交道。可以说我跑过了我们国家很多的农业农村地区,也亲眼见证了在过去40多年时间里边我们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我为这样的发展而感到高兴。
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前几年我回去的时候照的一张照片。能够看出家乡现在的面貌跟我小的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但是,我们在农业农村地区考察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的农村生活垃圾遍地、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粮食安全问题等等,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同时,由于农村的男性劳动力大量地向城市迁移,造成了农村老人、妇女和孩子比较多,产生了很多的空心村,我们的劳动人口都被人称为“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农业文化也受到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要思考几个问题,我们的农业如何发展?农业除了给我们提供我们必须的农产品以外,还有哪些重要的价值?
农业到底具有哪些价值?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其实农业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比如说在农业农村地区,通过农业的生产劳动,人们保留下来了许多重要的传统物种资源。像今年刚刚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仅仅在一个王金庄,目前就保留了171种传统的品种。
大家也知道自然保护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不太关心农业对于自然保护的贡献。比如说朱鹮,朱鹮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还剩7只一个群落。但是经过对它的保护,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大概有4000多只朱鹮。别忘了,朱鹮赖以生存的是稻田,正是稻田的存在才给它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另外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到农村地区去考察的时候就会发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物质的循环、生物的互相作用这些生态农业模式,恰恰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技术宝库。
还有很多中华优秀文化都来自于中国的农耕文化。比如说在贵州从江,侗族大歌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的歌唱方式,它来源于农村、来源于农业,由农民进行演唱。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针对我们面临着的资源环境问题、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发出了一个倡议,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到今年刚好是20周年。所以我想今天的演讲,也是为纪念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提出20周年的一点贡献。
提出这个倡议以后,经过了13年的时间,在2015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地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列为一个业务化的工作,之后成立了一个科学委员会。在我们国家政府的支持之下,经过自己的努力,我成为了第一届科学委员会的主席,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那么农业文化遗产是什么?它和我们一般所讲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和我们讲的传统的农业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农业部在2015年的8月份发布了一个重要的文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它里边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就知道,我们今天讲的农业文化遗产不是指的一般的古迹、遗址、传说。它是一个依然具有重要生产功能的农业生产系统,但是这个系统跟别的系统不一样,它是世代传承至今,而且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具有独特的生态文化景观,以及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的一种重要的农业生态系统。
世界第一个正式授牌的农业文化遗产
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稻田养鱼,这一养殖方式在我们国家大概有2000年的历史,我国大概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稻田养鱼。
2005年的6月份,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列为中国的第一个、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授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那么很多人都在跟我说:闵教授,我们那个地方也有稻田养鱼啊,我们的稻田养鱼比它那个时间还早呢。我们那地方不光有稻田养鱼,我们还可以养螃蟹呢,还可以养小龙虾呢。为什么他们是农业文化遗产,我们就不是呢?
我们到青田看一看它和其他地方有什么区别。2005年的5月份,我第一次到了青田,到一个农民家里,我们认真地进行交流,到了田地里看了看之后发现,这个地方1300年以来祖祖辈辈种稻养鱼。
不仅如此,在我国大规模地推广杂交稻和现代化品种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依然保留了6种传统的水稻品种。而且经过千百年时间,当地农民驯化培育了一种新的鱼的品种,叫瓯江彩鲤。这是一个不仅具有观赏性、同时还好吃的新品种,现在已经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所以稻田养鱼的状态,和我们一般的水稻种植或者单一养殖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因为在这里有非常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农田的生态环境非常好。
这是《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上发的一个整版的文章Fishing for Solution,通过稻田养鱼可以有效地缓解农业的面源污染。浙江大学的陈欣教授带着她的团队,在青田做了连续5年的观测研究,发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稻田养鱼的效果,等于不养鱼的稻田加上化肥农药。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如果我们采用了稻田养鱼这种生态农业模式,减少了病虫草害的发生,所以就可以减少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化肥可以减少40%,农药可以减少60%以上。这不仅意味着投入的减少,更意味着生态环境的改善。
如果我们再到青田县龙现村去看一看就会发现,在这样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形成了一种山地森林、村庄、梯田的完整结构。而且千百年以来,当地还发展出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比如说女儿结婚,一定要送一条鱼作为嫁妆;比如说盖房子之前,在房前屋后要先挖个鱼塘;比如说当你到当地农民家里去吃饭的时候,一定有一道菜叫田鱼干炒粉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鱼灯舞,现在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哈尼梯田的启示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例子,云南的哈尼梯田。
很多人可能去过,导游会告诉你们冬季去最好,到元阳后,早上到多依树看日出,晚上到老虎嘴看日落,那是最漂亮的。但其实,哈尼梯田的内容比这要丰富得多。
2009年的1月份,我第一次到了哈尼梯田,跟大多数的游客一样,到那儿之后马上就被梯田所震撼。我在想,上千年以来,当地的人在不适合于生活的地方进行了这样的一种创造,为我们贡献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大地雕刻”的杰作。但是如果我们用生态学家和地理学家的眼光,再来看一看哈尼梯田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样的结构非常有意思:山上是森林,然后是村庄,然后是梯田,然后又是森林、村庄、梯田,加上水系,这被称之为“四素同构”的完整结构。
这张图是云南师范大学的角媛梅教授所做的,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哈尼梯田这样的结构,可能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维持作用。
2010年前后,西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作为同在这个地区的哈尼梯田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原因在哪里?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专门做了一期节目,叫《哈尼梯田的启示》,来解释为什么这个地方没有出现那么严重的干旱。我们当时也做了一个节目叫《农业遗产的启示:哈尼梯田的科技秘密》。按照我们的理解,原因是多样的。首先,哈尼梯田的结构特殊;其次,当地每个村寨的后面有一片寨神林,那里种植的不是一般的树木,而是水冬瓜树,具有非常重要的水源涵养的功能。
另外,当地采用了一种非常聪明的水资源的管理办法,即木刻分水、石刻分水,公正、公平、合理、科学地去管理水资源;最后,当地人在每年的冬天还会进行梯田的维护,把梯田灌上水,一层一层的梯田就像一个一个的小水库,有效地缓解了冬春季节的干旱。这些就很好地揭示了传统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如果我们再到田里去看的时候,会发现当地人也在稻田里养鱼,而且还种植了大量的传统品种。我们在2009年的时候做过一个调查,当地至少还有100多种传统品种在种植,而这些恰恰成为我们农业特色产品发展和农业重要物种资源保护的重要基础。
哈尼族、彝族是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而这些歌舞本就来源于农业生产,在田间劳动休息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的表演。乐作舞、哈尼古歌、哈尼四季生产调等等,都已经成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秋收的时候还有一个重大的节日,叫长街宴。我曾经到绿春县去看过一次,活动有4公里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再去理解农业文化遗产的时候,就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别具魅力的农业文化遗产
截止到目前为止(2022年6月),全世界已经认定了6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我们中国有18项,数量位居第一,这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同时,在2012年,农业部发起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工作。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发布了6批138个项目。这138个项目分布在29个省级行政区域的161个县级行政区域。我比较幸运,因为这100多个县,我去了大概有一半以上。
很多人不太了解,认为农业文化遗产地是一个落后的地方。其实我告诉大家,农业文化遗产地是非常美丽的地方,是美丽中国的典型代表。如果大家喜欢集邮的话,都知道我们中国发行了3套美丽中国的邮票,总共16枚。在这16枚邮票里边,就有3枚是农业文化遗产地。
一个是江苏兴化的垛田,一个是广西龙胜的龙脊梯田,这两个都已经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还有一个四川宜宾的竹海,它的竹文化系统也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不仅如此,我们的农业文化遗产类型非常的多样,它不仅仅是种植业和林果业,其实还包括很多其他类型。
大家知道,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植茶的地方,也是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澜沧江流域的云南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就被列为第一个茶类的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今年有可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全世界有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茶类的,我们中国占了3项。
还有一些东西并不是原产于中国,但是到了中国之后,有了重大的改进和创新。比如葡萄,它是2000年以前张骞出使西域带过来的,但到了中国以后有了巨大的改变。大概在1000多年以前,葡萄被引入到了河北宣化古城,最早在寺庙里种植,然后在家庭的庭院里种植。在这样的过程中,当地人培育了牛奶葡萄这一品种,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创造出了一种漏斗型的葡萄架。这种架型非常的独特,也使得宣化传统葡萄园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在城市里边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畜牧业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在今年5月20号,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发布的新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里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被列为其中,这也是我们国家第一个草原游牧类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还是最早进行猪、鸡驯化的地方。在江西泰和,乌鸡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地理标志产品,林下养鸡就成为了一个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还是淡水水产养殖最早的发源地,比如说在浙江湖州,在低洼的地方,人们把不太适合于生产的地方变得可以适合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挖塘养鱼、塘基上种桑树、桑树养蚕、蚕粪肥塘,这些环节完美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把它称之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这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还是最早养殖淡水珍珠的地方,在浙江的德清,淡水珍珠养殖系统也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还有在一些山区,当地人利用山泉水,通过养鱼解决了自己的食物营养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环境的净化问题。安徽的休宁、浙江的开化,都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当然还有一些重要的水利工程。比如说在容易发生洪涝的地方,人们通过水利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环境。在安徽的寿县有芍陂,也就是安丰塘,距离现在有2600多年了,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创造,被称为“天下第一塘”。
在我们的西北干旱地区,也有了不起的创造,比如新疆吐鲁番的坎儿井被称为“地下水利长城”。我记得在2006年,伊朗正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就是关于坎儿井的。可惜当时没有引起我们国内的注意,现在伊朗的坎儿井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但我们中国的还不是。
关乎人类未来的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地多数都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我想说,我们不是保留农业文化遗产地所有的东西,不是保护落后的传统的农业。农业文化遗产不是落后的东西,相反是是非常先进的。
2007年我到了贵州的从江后发现,这里有非常浓郁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经济水平并不是很高,生活水平很低,它也是我们国家最后脱贫的52个县之一。大家看看左边的这张图的左下角,这是一个厕所,不安全、不健康、不卫生,也不文明,这是落后的东西,不是农业文化遗产的代表。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年纪大的人,靠肩扛手提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这是一种落后的方式。
那么农业文化遗产要保护什么呢?同样是在贵州的从江,我们发现了稻田养鱼、养鸭,上千年以来一直保留这样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产生了非常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效果。我们做了一些研究,把我们人、水稻、鱼、鸭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网结构。我们发现,这样的一种食物网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农业文化遗产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要让这些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要忘了最重要的基础还是农业生产,因为没有农业生产,没有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这样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不可能保护好的,那么也就没有农业文化、农业景观了。
我非常地幸运参加了这样的一项了不起的工作,从2005年一直持续到现在,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我们国家授予的。
但是我最看重的是两个,一个是内蒙古敖汉旗政府给我发的“小米产业发展功勋奖”,因为当地利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品牌带动了小米产业的发展,助推他们脱贫攻坚的胜利。另外还有一个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给我发的“荣誉村民”的证书,我感觉到特别的骄傲和自豪。因为我想这两个证书可能就是中国科学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当我们在进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时候,我们要意识到它不是关于过去的,而是关乎人类未来的。当我们现在面临着如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如何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要重视政策的调整,要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我们要向传统农业问道。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