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全文>>
以下内容为正方演讲实录:
正方1 陈学雷:
各位朋友好,今天我跟大家讨论一下在小学阶段学习奥数是否利大于弊。
首先我想说得是学习数学无论对国家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有很大的益处。在中美贸易战当中,任正非先生讲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话:“我们国家以前的发展靠砸钱、修公路、修桥梁,但是今天我们要发展高科技。”
发展高科技就需要培养数学家、物理学家。中国的科技发展需要自主研发,也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科技,无论借鉴还是研发,都需要相应的人才。所以,数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奥数和数学有什么区别呢?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奥数就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数学竞赛的一种说法而已。中小学数学课是面向所有学生,内容具有普惠性,保证学生都能够接受起码的、合格的教育。
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才,需要科学家、工程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多懂一些数学知识,也是有益处的。奥数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除了学习课本上的标准内容,还可以稍微深入地学习奥数。
在学习奥数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选拔、竞赛,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人才。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学好奥数,但是学习数学是一种修养。
比如送孩子去学钢琴,他不一定成为钢琴家;送孩子练打球,他也不一定能成为运动员,只是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而已。同样,学习数学也只是促进孩子对数学的深入思考。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把奥数神化。现在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反对学奥数,政府有时候还会提出禁止奥数?这个问题可能牵扯到教育均衡、过度训练等,我认为无需禁止,一定程度的控制、平衡即可。
总的说来,我们认为学奥数是利大于弊的,不一定要获奖才是学习奥数。
正方2 叶盛:
首先我想说,今天的辩题在限制上太松驰了,这种松驰使得我们有了很多的回旋余地,有了很多进行狡辩的余地,我想这就能看出来SELF的主办方是居心叵测的,特别希望我们在这儿吵起来,吵得越欢实越好,但是我们不能落入圈套。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们在后面听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同一个词,从对方辩友的口中说出来,和从我们的口中说出来,它所代表的含义可能是不一样的。
比如刚才高扬老师说,一些技巧勤奋、思想懒惰的学生被奥数培养出来了,其实这样的学生是被变态、扭曲的奥数培养出来的,并不是被真正的奥数培养出来的,这就是一个例子。
我想引用爱尔兰著名诗人William Yeats(叶慈)的一句话:“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数学教育中,“注满一桶水”是什么意思?
课业内的数学教育,是给我们数学知识点,让我们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什么样的问题叫做“点燃一把火”?龟兔赛跑,兔子如何能追上乌龟?这类问题不会激发我的数学兴趣。质数、素数有什么特性,在自然数中的分布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才让我感兴趣。这就叫做点燃一把火,只有奥数才能够做得到。
大家可能会问我,我们为什么要“点燃这把火”?
实际上,中国科技史上有著名的两问:一个是李约瑟之问,“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是那么领先,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另一个是钱学森之问,“中国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科学大家?”
钱学森先生为什么会这么问?因为他深深地意识到,如果我们没有科学大家,只有技术人员,科技就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在这一点上谁尝到了甜头呢?美国人。美国在二战之后,发现基础科学对科技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他们出了一个专门的白皮书,并且在后来的几十年内,按照白皮书的规划去大力发展自己的基础科学。
今天的华为事件,不是因为我们的技术人员懒惰和愚笨,而是因为我们在基础科学上欠账太多。怎样去弥补这种基础科学的欠账?应该从小唤起孩子们对基础科学的热情,只有像奥数才能点燃这把火。
最近几年在数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扫地僧”——北京大学数学系学生张益唐,在美国拿到了数学博士学位后,却一直没找到工作。他去过餐厅打工,也去开过出租车,最后实在混得太惨了,他的朋友推荐他到美国的一所普通大学,当了一名讲师。
就是这样一个在主流数学界完全无名的人,却将孪生素数猜想问题向前推了一大步。
他提出了一个7000万的下界。他的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在两周之内,别的数学家就用他的方法把这个数字推到了6000万,然后又过了一周,这个数字变成了40万,又过了三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46。在真正的孪生素数猜想中,这个数字的终极目标是2。由此可见,张益唐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像张益唐这样的数学家呢?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奥数能够让大家从小唤起对数学的热情,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奥数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