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纯 吴宝俊
媒体人与科学家的相爱相杀
在黄金档的科学实验类节目,如何与经典综艺节目抗衡?严谨认真的科学家,如何接受综艺娱乐化的元素?影视制作人,又如何应对烧脑的公式?在中科院SELF讲坛,王雪纯与吴宝俊讲述了媒体人与科学家的相爱相杀。
郭雅志
唢呐和我的八千里路
从山西到北京、到香港,再到美国,他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着中国唢呐的魅力,用唢呐与摇滚乐、爵士乐抗衡。他发明的唢呐活芯让传统唢呐突破限制,适应现代音乐的需求。他就是享誉国际的唢吶及多种管乐器的演奏家郭雅志,在SELF讲坛上,郭雅志向我们讲述了他与唢呐的八千里路。
王立松
极端环境下的生命
地衣是藻菌互惠共生形成的一类特异化真菌,也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立松,坚持地衣分类学研究38年,采集了5万多种标本。在SELF讲坛上,王立松带领我们微观极端环境中的地衣世界。
张超
寻找消失的星座
我们对浩瀚无垠的星空总是充满了向往和崇拜,而天文摄影师、显微摄影师张超却擅长勾勒星空的纹理,寻找星空里那些消失的星座。在SELF讲坛上,张超为我们讲述了星座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黄泓翔
中国青年在寻找最后的北方白犀
他是一位真正的勇者,卧底调查国际象牙犀牛角走私贸易,纪录片入围奥斯卡;他成立了中南屋,帮助更多中国青年走进非洲等地。他就是野生动物保护调查员黄泓翔,珍古道尔称他为“我的英雄”。在SELF讲坛上,他为我们讲述了中国青年遇见最后北方白犀的动人故事。
邢立达
发现第一枚恐龙琥珀
这是一次惊艳的冒险,2016年他发现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龙,震惊了全世界。后来他又在琥珀中找到了更多恐龙的遗骸,变成了大家熟知的“琥珀叔叔”。他就是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在SELF讲坛上,邢立达带领我们踏上寻找琥珀的神奇之旅。
李星宇
跟随我们去寻找远方的寂静
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声音中,好像早已习以为常,而声音艺术家李星宇却对声音有着独特的热爱和敏感。他深入亚马逊雨林,用一把录音机记录雨林中奇幻的声音;他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惊艳四座的动人乐章。让我们静下心来,跟随李星宇去寻找远方的寂静。
Matthias Kreck
M的二次方
音乐、数学与绘画,绝不仅仅是英文首字母M相同,数学家可以演奏大提琴乐曲,还能用绘画的形式讲数学原理小故事。在中科院SELF讲坛上,世界著名几何学家、业余大提琴演奏家Matthias Kreck,用动画演绎、大提琴演奏,向我们证明了数学家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会讲笑话、拉大提琴。
李海宁
看见一百三十亿年前的宇宙
宇宙大爆炸的3分钟里产生了大量的氢、一些氦和极其微量的锂,随后这波大爆炸“浓汤”开始冷却,直到2亿年时宇宙中才出现了第一代恒星,它们开始制造新的化学元素,最终形成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来自国家天文台的副研究员李海宁,她的工作就是去寻找130亿年前最古老的恒星,破解它们身上携带的宇宙生命密码。
张志会
穿越千年的水坝智慧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有李冰治水,积劳成疾。”老祖宗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天人合一、人水和谐的观念,历经千百年来,水利发挥着它独特的魅力。如今,还有很多大坝工程师在为祖国的水利建设事业默默奉献,扎根深山,这些人值得被我们铭记。
罗丽娟
神舟飞船530秒的背后
返回舱与大气剧烈摩擦时,会在舱表产生数千度高温,如果不解决防热问题,飞船还没等落地就烧成了灰烬,宇航员的生命安全便无法得到保证。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罗丽娟的研究领域就是返回舱的“防热衣”,正是有了这些在一线默默付出的科学家,才成就了神舟飞船防热材料的高可靠性。
张晨虹
肥胖、糖尿病可能是菌群惹的祸
目前全球大概现在有20亿人都是肥胖人口,肥胖也是诱发疾病的高风险因素,肥胖以及相关的疾病已经成了医学领域、科学领域非常关注的研究热点。神奇的是,肥胖和肠道菌群也有很大关系。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副研究员张晨虹不仅解释了肥胖的相关因素,还分享了通过膳食来维持健康菌群的妙计。
赵晓霞
七弦漫谈
古琴音色清晰纯美,含蓄而悠长,古琴的这些特点都体现在了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副教授赵晓霞身上。从她的一颦一笑中,便能感受到到古琴的美和浓郁的仙气。在SELF讲坛女性专场中,她讲述了古琴艺术的前世今生,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刘旻昊
改变地球命运的1微米
她从科研转行,积极投身于公益教育事业,诠释了女性的坚强和勇敢。微小并不代表弱小,信念让她的女性魅力更加光芒万丈。在SELF讲坛女性专场,刘旻昊为我们带来从古细菌到公益教育的女性成长记。
刘锋
AI·异变 圆桌对话(下)
面对观众提出了一系列关于AI的问题,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专家又会有怎样精妙绝伦的回答?人工智能知识与智慧的碰撞,带领我们走进AI未来世界。
何清
AI·异变 圆桌对话(上)
AI带来的变革,已经悄无声息的进入我们的生活,引领着时代,而我们对于AI的认知到底有多少?在SELF讲坛年度大会上的“AI·异变”圆桌对话中,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专家,带领我们打开AI认知的大门,深入探究AI背后更多耐人思考的问题。
蔡雄山
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反思
人工智能时代汹涌而来,带给我们不仅是数据的冲击和生活的便携,还有法律制度上的种种问题。经过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能不能拥有财富?能不能谈恋爱?腾讯研究院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员蔡雄山将带领我们,走进关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思考。
如何测试AI智商
自从AlphaGo 战胜了人类,获得了世界冠军,各种关于人工智能的威胁论众说纷纭,人工智能俨然走在了风口浪尖。如何判定AI的智商?如何评定AI的综合素质?《人工智能学家》主编刘锋向我们娓娓道来。
AlphaGo Zero真的无师自通吗
自从AlphaGo战胜人类,获得了世界冠军,人工智能就走在了时代的浪潮前。那么世界冠军AlphaGo是无师自通的吗?AlphaGo都有哪些版本?AlphaGo的关键技术是什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何清,带领我们走进AlphaGo的神奇世界。
陈孝良
数据视角下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真的是未来的趋势吗?人工智能的突破点在哪里?未来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处于人工智能的浪潮之中,生活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即将改变我们的未来。声智科技创始人陈孝良为我们开启数据视角下的人工智能。
朱海峰
树语者—消逝的冰川,永恒的年轮
他来自神秘的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树语者”。他用最独特的方式寻找历史的痕迹,找寻那片高原曾经动人的旋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朱海峰带领我们用年轮,走进青藏高原的冰川世界。
徐晓平
数学之美
数学是纯粹的,一道道简洁又从容的公式,就能表达出这种纯粹的逻辑之美,更让无数的数学家为之如痴如醉。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徐晓平将带领我们走进数学,领略数学之美。
唐伯昶
我与返回式卫星40年
从1975年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返回,中国一共进行了25颗返回式卫星的研制。每一次,他都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返回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唐伯昶带领我们走进他与返回式卫星40年背后的故事。
付巧妹
万年前的人类基因记忆
人类的祖先从非洲诞生,又扩散到世界各地。她正在数以亿计的基因组中寻找蛛丝马迹,破译人类演化之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主任付巧妹带领我们颠覆古DNA的认知,寻求古人类的远古基因。